信用建设需要下5剂猛药各方齐抓共管

惠州信用  2006-4-12

  自古以来,信用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变迁,信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一些金融界专业人士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根本原因归于信用问题。记者日前分别专访了广东省社科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平凡教授与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财金研究处蒋建业处长,分别针对信用建设问题进行了专访。
  1、病因:泛市场价值概念导致信用缺失 
  “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中小企业银行都需要反思。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由于急于求成,开始定的目标太高,若达不到,就会产生经营风险,把银行给套住,所以中小企业要稳健经营。对于银行来说,最重要的是经营风险的问题,其次才是信贷成本的问题,若整个社会道德和信用出现问题,双方交易的信贷成本就会提高。同时,银行内部也有加强信用建设问题。”蒋建业开门见山对记者说。 
  信用建设归根到底是道德建设问题,道德缺失导致信用缺失,信用缺失导致道德缺失进一步恶化,道德的范畴比信用的范围要广。而目前的信用缺失是由于我们在推行市场经济建设中所推行的泛市场价值概念惹的祸。蒋建业给记者分析说。 
  所谓的泛市场价值,就是泛价值规律的问题。目前,泛市场价值导致道德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社会三个层面,一个上层建筑,一个是中层,另一个是底层建设。“而真正的市场价值规律只适合中间层面的中国产业方面。若把市场价值引入到上层,使上层的政府官员贪污受贿,引入到微观的下层,则会使整个社会的道德缺失,信用的缺失,这就形成泛市场价值的概念。”蒋建业说。 
  而事实上,泛市场价值也会给市场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因为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竞争强调的是优胜劣汰,从而社会保障的压力就会增大,社会财富就会集中,产生出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就会产生群体矛盾,从而会产生社会动荡。由此也会带来公平的问题,现在好多是强势群体编制的规则当成公平的规则,弱势群体没有代言人。”蒋建业解释说。 
  有业内人士说,法律措施是社会信用机制赖以维持和运行的保障,如今信用建设存在危机也有法制建设的原因,我国还没有一套公布实行的规范中小企业信用行为的法律,部分城市虽然在尝试推行地方信用法规,但是都很不完善,效力发挥甚微。在信用制度比较发达的美国,已经形成如《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等16项生效的信用管理法律。我国信用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使社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缺乏刚性约束,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收益大,造成一些中小企业违约不讲信用的收益远比付出的代价大,导致守信的市场主体也退出市场或者自动放弃守信原则。
  2、表现:尚无“信用抵押”概念
  现代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交易关系表现为信用关系,信用关系已成为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矛盾核心,没有良好的信用,将难以保证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企业也将不能长期、健康发展。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信用主体,是信用交易的最大需求者和供应者。但现实操作中,不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要贷款都要抵押,完全靠信用抵押的还是很少。“这也是银行为了安全保障着想所做的一种手段。”业内人士说。 
  目前信用贷款为什么还存在着障碍?林平凡给记者分析说,目前我国有些城市在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环境、条件等的约束,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显得相对滞后,现有信用运行机制还存在诸多不健全之处,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上的问题也很多,因而如何进一步有效地构建企业信用管理运行机制,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规范企业信用行为,保证市场交易良性发展,仍然是现阶段解决中小企业信用问题的重要课题。
  3、银行:抵押应该多样化
  信用经济主体之间信守承诺,到时履约的行为,信用问题的表现之一是履约能力不足,表现之二是履约意愿缺失。 
  中小企业虽然占我国企业的90%以上,却普遍面临着严重的信用问题。一部分中小企业是新兴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是经济主体中最富有贡献性力量,然而这类企业自诞生时起就具有固定资产比重较小、信用基础不足、投资周期短的特点,使得这些企业信用风险大,融资信用极为低下;另外部分中小企业虽然有一定的履约能力,可是投机套利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信用缺失的概率也大。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市场格局越来越明显,信用需求也就越来越迫切,在信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信用矛盾与冲突随之严重,更多的信用问题凸现出来,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逐渐积累,演变成危机,如金融信用危机、商业信用危机、消费信用危机等。 
  林平凡分析说,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新成立不久正在成长的中小企业,另外一种就是所处的行业就是中小企业,这种中小企业本身已是成熟的企业,所以可以从以往的历史来推算今后的信用诚信度,比如贷款模式、还款模式、对承诺的兑现情况以及他的销售额、利润额、企业老板本身的道德都可以作为评估的指标。 
  据调查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仅占到大中型企业的0.5%左右,但在业务审批时,每笔业务的流程是完全相同的,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严峻的融资信用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重视,不愿意守信还贷,为中小企业树立了不好的形象;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还款能力,信用风险偏高,银行不愿意放贷。但是我国中小企业中不乏社会贡献好、科技潜力大的企业,由于没有资金许多项目不能开发和实现产业化,这些企业迫切需要信用贷款和追加投资,实现规模生产。“银行是否给企业贷款,不仅仅考虑企业的固定资产,还应考虑无形资产,特别是技术型的企业其无形资产远远超过固定资产的价值。比如知识产权、专利、商标、成型的技术……而目前我国并没有把专利和知识产权等列入可做贷款的抵押范围。”林平凡说。 
  4、中小企业:自己要争口气
  自身信用管理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关系着整个社会信用状况。安博尔中诚信评级倾力打造最具影响力信用品牌。我国企业管理还存在严重的信用管理与风险控制缺陷,企业信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也是中小企业信用问题产生的十分重要的原因。调查研究发现:企业自身信用管理的欠缺和相互间信用关系的混乱与失控,是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之一,拖欠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它源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管理起决定性作用。 
  目前,中小企业寿命短,资产少是银行最怕的。“所以说,中小企业要给自己争口气。”林平凡说。 
  首先,中小企业家必须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素质,有长期经营的规划和战略,以给银行一个信心。 
  其次,企业经营必须采用风险适中来进行稳健经营。 
  第三是企业和银行机构有良好的沟通。而沟通的目的是让银行对企业放心,使他们的信息得到对称。 
  第四,客户建立良好的商誉,尤其注意在社会上的名声。比如企业对自己的供应商和经销商都要有细致的选择,要选择讲信用的商家做生意。 
  5、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信用建设措施
  “不仅银行和企业应加强信用建设政府也应该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林平凡说。 
  首先,政府本身必须建立自身的信用体系,成为公民和企业的信用模范。 
  第二,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信用规范和政策。 
  第三,严厉打击不守信用的害群之马。 
  信用作为一种经济行为规则、秩序,它的形成和系统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个层面配套进行,标本兼治。我国环境下的信用治理需要在摸索中修改,是对现有制度和市场运作雏形的突破创新,如制度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创新、管理创新等,通过各个方面的创新搭建中小企业信用运行的平台,改变中小企业信用现状。

      (来源:融资导刊 信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