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诚信理念 再创百年辉煌--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践行诚信理念  再创百年辉煌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叶青

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百年老店,诞生于清朝末年。1907年,清政府为筹建南北大动脉——粤汉铁路,在湖广总督张之洞倡导下创办了“华新”,“她”就是中国民族水泥工业的摇篮。

一百年来,“华新”在清末屈辱中负重,在民国硝烟中抗争,在抗日战争烽火中磨砺,在新中国建设中奋发,在改革开放中腾飞。一百年来,“华新”始终保持为国家、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水泥产品,始终保持水泥产能和效益居全国前列的行业地位,始终体现中国水泥工业最先进的生产力。

为什么“华新”百年基业常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华新”人始终坚持“诚信、奉献、业绩、创新”的价值观,将“诚信”列为价值观之首,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引领“华新”经营和发展。

在“诚信”建设方面,“华新”有以下体会: 

首先,弘扬“诚信”文化,使“诚信是华新立业之基”的观念深入人心。“华新”积极倡导“为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使命观,以实现“美好的世界 从我们开始”的理想。

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求每位员工以“诚实”、“守信”对待国家、社会、股东、员工及各相关方,并针对“他们”的利益开展价值“创新”,争取更多“奉献”,创造更佳“业绩”。

“华新”从“制度”、“培训”、“行为”等诸多层面,弘扬“诚信”文化。每年,通过法律事务部、社会责任领导小组等部门定期开展“诚信经营”、“诚信奉献”的培训,使每位员工在合同管理、遵纪守法、经营理念和行为等方面体现“诚信”特色。

第二、视质量为生命,始终向国家、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水泥产品。质量管理上,坚持“四个服从”,即各管理要素发生矛盾时,遵循“产量”服从“质量”,“消耗”服从“质量”,“设备”服从“质量”,“生产部门”服从“质量部门”的原则,通过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贯彻,从国家制定水泥标准记录以来50多年,始终保持出厂产品合格率和富裕强度率两个100%。1979年“华新”生产的“堡垒”和“五羊”牌水泥荣获全国首次水泥产品质量金奖,1988年通过复评,还先后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 “全国百佳质量优秀企业”、“三峡水泥质量对比试验第一名”、“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等数百项荣誉称号。从实践看,在20世纪,从清末的中国第一条南北大动脉“粤汉铁路”,到50~60年代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和共和国十年庆典的“北京十大建筑”,到世纪之交的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再到21世纪初的世界最大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等等中国近现代标志性建筑,无一不体现“华新水泥 百年品质”的公司形象,“华新堡垒 中国驰名商标”的产品美誉。 

第三、践行诚信管理,“赢”得企业快速发展。“华新”在建厂之初宣统3年(1911年)便发行股票,到民国36年(1947年)再次发行股票,再到1993年A、B股上市,一直是一家对公众透明度较高的公司。在现代管理中,为对公众负责,对股东负责,“华新”设立了四级诚信管理机构:

        

   

“华新”高管层直接对公司诚信实践负责,将诚信管理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工作。为了更好地规划、实施诚信管理,“华新”设立了“社会责任委员会”,由一名公司高管专职管理,并配备了三名专职管理人员,统筹管理诚信及社会责任事务。法律事务部负责生产经营各方面的诚信管理,并在各部门设立兼职专管员。

“华新”诚信管理赢得了社会的认同,先后被上交所评为“信息批露先进单位”、“法人治理先进交流单位”。同时,也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1999年“华新”以高于市场股价1倍以上向国际最大的水泥公司HOLCIM实施了B股战略性定向增发,不仅募集了发展资金,而且与国际一流的企业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为“华新”迈向国际水泥巨人创造了条件。2007年,“华新”投资亿元再次实施了ERP升级项目,将各方面管理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接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和风险规避能力。“诚信”经营“赢”来新世纪快速发展,从1999年水泥年产能350万吨,发展到2008年的3800万吨,总资产过百亿,2007年净资产收益率达19.33%,各项经济指标名列中国水泥类上市公司前茅。

第四、推行诚信营销,“赢”得市场迅速扩展。在体系建设上,“华新”建立了销售合同管理制度、内部授信制度、信用销售责任追究制度、债权保障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客户投诉与服务管理制度等,形成了具有“华新”特色的《华新信用管理模式》,并获得了“湖北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在产品销售上,重点突出“三诚信”:一是对重点工程用户诚信履约、贴身服务,在满足客户定制化要求的同时,不因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而减少供应,也不因产品供不应求而断货。近年来,“华新”收到各重点工程用户的感谢信数百封。其中,有保供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因山高路险、大雨不断,导致2台运输车翻落悬崖时,“华新”领导不畏艰险亲自带车保供;也有水泥市场大幅涨价,“华新”信守原价承诺,月发武广铁路专线项目十余万吨;还有,为满足鄂东大桥对水泥定制化要求高、变化快的要求,不惜影响产量调整生产方案,且大幅增大成本的情况下,保障及时供应‥‥‥这些事例不胜枚举,这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正如溪洛渡电站和向家坝电站对“华新”的评价——华新是最值得信赖的企业。二是对民用市场代理渠道进行诚信管理,按照渠道对终端客户的诚信情况,对其实行星级评价,并实施相应的奖罚措施。三是对所有的用户诚信服务,“把用户烦恼减少到0”作为服务承诺,实行全天候的服务。诚信的实践,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多次荣获国家和湖北省“全国用户满意企业”、“重商标讲信誉企业”、“重合同、守信用”等荣誉称号;“华新”还聘请武汉大学专家对公司“诚信”进行市场评估,结果显示,客户对“华新”有极高的认同度。

2008年,在国家重点工程市场,全年签约量500万吨以上,其中4季度就签约了近200万吨,在金融危机导致市场需求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大大提高了“华新”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在民用市场,“华新”以较高认知度、美誉度,稳步提升市场销量。全年,“华新”保持了稳定、持续的盈利能力。

第五、以人为本,将员工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紧密结合。职业健康方面,“华新”通过不断完善员工体检制度、劳动保险制度、疗休养制度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员工身体健康;在工作技能方面,制定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大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008年,公司级组织的国内、国外培训近3万人次,年培训金额达1300万元,有力地保障了员工职业生涯应具备的技能;在薪酬与激励方面,“华新”先后2次聘请了国际一流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翰威特”,全面建立了国际先进的薪酬与激励体系,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将员工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1993年“华新”水泥年产规模仅100万吨,员工总数3500多人,人均规模年劳动生产率不到300吨,效益一度呈下滑之势,1997年净利润仅424万元。这时,摆在“华新”面前二条路,第一条是裁员增效,第二条是迎难而上发展创效,“华新”选择了发展之路,于2000年发起了一轮快速发展的冲击波,短短的8年间,“华新”水泥年产能增长了10倍,人均规模年劳动生产率达到5000吨,提高了17倍以上,不仅没有因效益裁掉1名员工,员工队伍反而发展到了8300人,实现了员工个人价值与“华新”社会价值的同步跨越,形成了忠诚“华新”的“奉献”文化,为此“华新”也获得了“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称号。

第六、履行企业社会公民责任,报效国家、回馈社会从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中期,华新向水泥企业、设计院所、大专院校、政府机关先后输送各类专业人才五百多人,为兄弟企业输送技术工人数以千计;1957年,国家将华新湿法旋窑命名为“华新窑”,向全国推广,并援建海外,“华新窑”成为中国水泥工业里程碑。

“华新”热心于公益事业,在“社会责任委员会”领导下,每年组织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且定期对外召开“华新企业公民社会责任年度报告”新闻发布会,全面审计公司在“环保”、“节能减排”、“员工发展”、“安全生产”、“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情况,

在“环保”、“节能减排”方面,“华新”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装备改造,使生产废气粉尘排放浓度指标远优于国家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力改进矿山开采技术和装备,并通过对剥离物、矿石夹层、低品位石灰石全面搭配利用,使石灰石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远高于国家60%的平均水平,同时积极实施矿山植被恢复,达到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全面实施窑尾废气余热回收发电技术,未来5年,将对9个生产基地共17条熟料生产线余热进行回收发电,大幅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大幅减少CO2排放量,充分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

社会捐赠方面,近2年,“华新”先后向公共设施、希望小学、抗洪救灾、见义勇为、特困学生等方面捐赠2000余万元,08年“华新”向汶川地震捐赠345万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华新人淡定过去百年的成绩,以“诚信”经营直面金融危机,奋力开创新百年。“十一五”末,华新熟料年产能将达到5500万吨,水泥年产能达8000万吨,继续保持规模、技术、环保、效益在全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泥航母企业,并向国际水泥著名品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