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联开展“企业诚信建设”问卷调查

    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企业必须着手加强管理,提高诚信水平。2005年,针对国内企业诚信建设的种种问题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与国家邮政局、上海宝钢集团等组成了企业诚信建设课题组,开展了企业诚信建设问卷调查,并对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海南等地50余家企业进行了重点调研。课题组有关专家表示,从调查结果看,过去我们提出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同样,管理也出诚信。管理是企业诚信建设的核心和支撑。
    管理是企业诚信建设最重要因素
    此次问卷调查包括诚信经营环境、失信现象及其存在原因、企业诚信建设、企业诚信服务需求以及企业对完善诚信建设的对策建议等6大类20个问题
    有效回收问卷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企业问卷反馈较多,占51%,其中以浙江、上海为主;北部沿海地区企业占23%,以天津为主;南部沿海地区企业占10%,以海南为主;其他地区占16%。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年销售额为3亿元及以上)占71%;中型企业(年销售额为3000万元至3亿元)占27%;小型企业(年销售额为3000万元以下)占2%。从行业分布来看,以交通、电力、化工、机械、零售、电子、房地产、钢铁和旅游等行业企业为主。从企业所有制性质来看,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占46%,有限责任公司占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7%,股份有限公司占9%,私营企业占5%。
    有关专家分析,企业对诚信建设的重视程度与企业规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行业水平、企业所有制形式关系密切。大中型企业为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和服务业、国有及其控股企业都是企业诚信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和诚信建设水平的关系最为密切,诚信建设水平较高的企业都是管理制度完善、有效的企业,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跨国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管理水平和诚信水平都成正比。
    我国企业诚信管理处于初级阶段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90%的企业已经将诚信建设纳入企业优先发展工作之中,87%的企业建立了诚信管理制度或风险防范体系,72%的企业设立了兼职或专门诚信管理部门。但企业诚信管理水平还多处于初级阶段。
    诚信管理中,企业通过多个渠道获取商业信息,主要以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同行口碑等为主。通过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占75%,通过行业协会的占69%,通过同行口碑的占66%,通过媒体(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的占53%,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的占34%,通过信用评级、审计机构等其他渠道的占13%。信息准确度低使管理绩效较低。
    在管理形式中,统计结果表明,有31%的公司建立了内部人员诚信档案记录,75%的公司对商业伙伴进行信用管理,主要通过信用评级、建立档案、评估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等来管理信用管理专业化水平较低。国际跨国企业中已经广泛开展的道德管理在国内企业中开展的较少,履行社会责任则刚刚开始。
    与企业诚信管理水平不高相对应的是社会诚信建设的滞后和诚信服务的混乱。有59%的企业进行了信用评级,评级的机构主要是银行、企业信用评价中心等机构,评级机构多,评级质量参差不齐,信用评级市场混乱。在处理经营中面临的不诚信行为时,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手段和社会惩戒机制。88%的企业选择通过法律诉讼手段,75%的企业通过双方协商解决,60%的企业不再与其合作,向有关部门举报的占38%,自行采取强制手段的占13%。各种手段的有效性较差,使企业需要选择多个手段。
    企业诚信建设面临全方位、多层次矛盾
    我国社会诚信建设任重道远,问卷调查对市场诚信评价认为一般的企业占57%,认为混乱的占25%,认为规范的占11%,认为较规范的占7%。企业诚信所面临的矛盾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困扰企业的失信现象统计结果显示,企业选择的次序为拖欠款的占企业总数的80%,选择违约的占71%,选择侵权行为的占47%,选择虚假信息的占31%,选择假冒伪劣产品的占28%,选择质量欺诈的占13%。可以看到失信行为来自市场活动的全过程,既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又关系到生产要素的方方面面。
    企业诚信面临全方位、多层次矛盾在企业选择我国企业诚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时突出表现出来,在前几项的选择中,几乎是相同的高比例。认为存在执法不严的占72%,认为缺乏良好诚信氛围的占60%,认为企业经营者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的占60%,认为存在企业短期行为的占50%,认为存在监督不力的占50%,认为存在体制障碍的企业占44%,认为存在政府干预的占11%。
    有关专家分析,企业面临的全方位、多层次矛盾主要包括3个层面,即:生产经营层面、生产要素层面和社会环境层面。生产经营层面中企业面临的是,提高利润与满足顾客、用户需求的矛盾;生产要素层面中企业则要在短期行为与长远发展的矛盾,个体行为与行业环境、市场环境的矛盾中作出选择社会环境层面中企业面临的是,企业与资源环境社会的矛盾。
    企业诚信建设需要更多企业广泛参与
    问卷调查中,与企业对其内部诚信建设评价普遍良好形成较大反差的是,企业对外部的诚信经营环境状况评价不高。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一是反馈问卷以大中型企业、经营效益好的企业为主,小企业、经营状况较差企业反馈较少;二是企业一般报喜不报忧,愿意多谈企业的成绩,少谈内部问题,多谈外部问题。这反映出企业诚信建设重外部环境轻内部管理的倾向,企业在诚信建设中多等待观望、少积极参与。
    企业对诚信建设有较高的认知度,但在对诚信的理解上差距很大,在对是否有必要制定统一的企业诚信建设评价体系的统计结果显示,66%的企业认为很有必要,31%的企业认为有必要,只有3%的企业认为无所谓。缺乏统一的诚信理念也使企业在诚信建设中步履艰难。
    在提高企业诚信经营水平应采取的对策中,企业认为应该加快信用立法进程的占88%,认为应加大执法力度的占75%,认为应建立企业信用档案的占75%,认为应加大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的占66%,认为应加快体制改革步伐的占44%。大多选择的企业外部因素,企业诚信建设中反映出“四多四少”。社会对企业,提要求的多,想办法的少;要条件的多,做服务的少。企业对企业,喊口号的多,见行动的少;看别人的多,管自己的少。
    有关专家分析,社会信用体系曲高和寡,企业认同少,诚信建设变成了部分大企业的奢侈品。原因有三:一,社会信用体系投资大、成本高,将这些成本完全以服务方式分摊给企业难以承受;二,为降低成本,建设单位往往缩小服务范围,简化服务功能,造成服务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各方面要求;三,在缺乏广大企业参与的情况下,社会信用体系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进入良性循环。提高广大企业诚信建设的参与程度成为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课题。
    有关专家认为,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企业诚信经营环境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各种因素导致商业失信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企业诚信建设的实践和推进。从微观层面来看,部分企业已经高度重视企业诚信建设,并通过制度建设等落到实处,但总体上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缺少统一的企业诚信建设指标衡量体系。当前我国企业诚信建设必须牢固树立管理出诚信的观念;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必须努力让更多的企业广泛参与。

    *《中国企业报》记者 梁 忻/5月15日文*